倪瓒

画得不像才是艺术?弘仁《卧龙松图》:古代顶流极简风

实际上,绘画之所以不同于摄影,最大的差别就是:绘画加入了创作者主观的审美,对原有的景象、物体,进行了提炼、概括,甚至改造、变形。例如今天要给大家看的这幅古画,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看不懂”:线条干巴巴,颜色灰蒙蒙,明明画的是黄山松,却跟照片差了十万八千里。但它偏就

古代 艺术 倪瓒 弘仁 卧龙松 2025-10-31 21:31  4

倪瓒的秋霁

倪瓒没有画过他的船屋,后人也无从知晓,据 明人笔记里对船屋的记载,略可推测出一二:里面看是"朱栏碧幄,明棂短帆,舟中杂置图史鼎彝,酒浆荈脯",外面看是“平浅船底,弧形顶篷,竹篾为骨、芦席为面”——是一只长十米宽六米的船,不大不小,方便倪瓒日常起居,也方便补给和

素衣 倪瓒 云林 渔庄 云浦 2025-10-29 01:11  1

还得是倪瓒!从1800万飙到1.6亿,倪瓒这幅画凭一己之力点燃香港拍场!

备受全球艺术市场瞩目的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盛事今日于香港佳士得举槌。元代画坛巨擘、“元四家”之一倪瓒的晚年巅峰之作《江亭山色图》,在“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拍卖中,引发了现场及电话委托藏家的激烈竞逐。此幅作品以1800万港元的估价起拍,最终以1.35亿港元的惊人价格落

香港 倪瓒 中国绘画 逸气 王季迁 2025-10-28 19:11  2

吴沁羽 |《留白的禅意:倪瓒山水的东方哲思》

清晨的露水尚未散尽,倪瓒已命仆人第三次擦洗梧桐。树皮上的水珠映着天光,他立在阶前,像在审视某种仪式。这个将咳嗽声视为污染的画家,在元末乱世中筑起一座透明结界——每片砚台要经七道清水涤荡,每张宣纸需在檀香中熏染三日。当友人笑他痴顽,他轻抚新洗的梧桐答道:"洗树非

留白 禅意 倪瓒 吴沁 倪瓒山水 2025-10-25 18:49  2

『集古名绘』倪瓒 《容膝斋图》,时年七十二岁,画已入高妙之境

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子,江苏无锡人。工诗善画,所作山水,好疏林坡岸、浅水遥岑之景,意境萧散简远,画境多是太湖一带江南风景。元四家中,王蒙的“繁”与倪瓒的“简”恰恰形成鲜明的对比,王蒙繁山复水而有深秀苍茫之致,倪瓒逸笔草草营造出幽寂清旷的

倪瓒 王蒙 云林 古名 容膝 2025-10-25 11:08  3

文嘉《行书致顾元庆札》欣赏

上海博物馆藏的文嘉《行书致顾元庆札》,纵38厘米、横34厘米,虽为尺牍小品,却藏着明代文人书法的雅致风骨与生活温度。这帧手札是文嘉致友人顾元庆的日常通信,字里行间既有事务交代的平实,又有翰墨流淌的意趣,堪称“无意于佳乃佳”的典范。

行书 倪瓒 文嘉 顾元庆 雲林遗事 2025-09-24 18:51  6

重估倪瓒书法艺术在文人书画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倪瓒作为“元四家”之翘楚,其山水画以“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简淡风格,被公认为文人画“逸品”的典范。然而,相较于其绘画成就的广泛认可,其书法艺术却长期处于被遮蔽与低估的状态。本文旨在重估倪瓒书法的艺术价值,论证其“书法家”身份的独立性与重要性。

书画 书法艺术 倪瓒 文人书画 倪瓒书法艺术 2025-09-17 18:06  6

论倪瓒绘画理论对黄休复“逸格”说的继承与转化

倪瓒作为“元四家”之一,其艺术成就的核心在于提出并实践了以“逸”为核心的绘画理论。本文聚焦倪瓒“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的著名论断,通过文本分析与图像细读,深入探讨其绘画中“逸”的精神内涵。在理论溯源上,本文将倪瓒的“逸笔逸气”观念与五代画论家黄休复《益

绘画 倪瓒 倪瓒绘画 逸格 黄休复 2025-09-17 18:02  8

论倪瓒“诗文书画合一”中的个体精神表达与文人画审美自觉

元代以降,文人画发展至高度自觉阶段,诗、书、画、印的融合成为其核心范式。倪瓒作为“元四家”之翘楚,不仅以“一河两岸”的构图与“折带皴”的笔法确立了独特的视觉语言,更通过在画上题诗、署款、钤印,实现了诗文与书画的深度融合,推动了“诗文书画合一”形式的成熟。本文聚

书画 倪瓒 诗文书画 题跋 文人画 2025-09-17 09:48  8